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旅游 > 红色基因代代传:党史教育在贵州的生动实践 正文

红色基因代代传:党史教育在贵州的生动实践

时间:2025-11-06 00:44:28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旅游

核心提示

在贵州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,党史教育早已融入血脉、深入骨髓。作为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、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,贵州用独特的"红色密码"解锁着新时代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。从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到

在贵州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色土地上,党史教育早已融入血脉、基因深入骨髓。代代作为红军长征途中转战时间最长、传党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史教生动实践省份之一,贵州用独特的育贵"红色密码"解锁着新时代党史教育的创新路径。从遵义会议的红色伟大转折到四渡赤水的军事奇迹,从娄山关的基因雄浑壮阔到乌江天险的惊心动魄,这些镌刻在黔山秀水间的代代红色印记,正通过沉浸式、传党体验式的史教生动实践党史教育焕发新生。

贵州党史教育的育贵三大特色实践

当谈到党史教育的"贵州模式",最令人称道的红色是其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的创造性实践。在遵义会议纪念馆,基因VR技术让参观者"穿越"到1935年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代代历史现场;在息烽集中营旧址,情景剧《信仰的力量》用艺术语言再现共产党人的铁骨铮铮;在毕节试验区,"红军村"的第三代守护者会指着自家墙上的弹痕讲述祖辈收留伤员的往事。这种将文物遗址、科技手段与口述历史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,让党史学习既有历史纵深感又具时代感染力。

红色基因代代传:党史教育在贵州的生动实践

数字赋能下的红色记忆传承

贵州率先建设的"云上长征"数字博物馆,通过5G+AR技术实现了红色资源的云端共享。学生们用手机扫描课本上的二维码,就能看到三维复原的强渡乌江战役;党员干部在"学习强国"贵州平台上参与"重走长征路"线上答题,系统会自动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。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党史教育新形态,使红色文化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了旺盛生命力。

红色基因代代传:党史教育在贵州的生动实践

从课堂到田间的教育创新

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,党史教育巧妙地与民族文化相融合。侗族大歌《红军来到我家乡》被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,苗绣非遗传承人将红色故事绣成文创产品,雷公山下的"双语党课"用苗汉两种语言讲述党的惠民政策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在脱贫攻坚主战场,驻村干部把党史课堂搬到农家院坝,用"半条被子"的故事阐释共产党人的初心,用"塘约道路"的案例讲解乡村振兴战略。这种沾泥土、带露珠的党史教育,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。

红色基因代代传:党史教育在贵州的生动实践

青少年红色研学实践体系

贵州打造的"红色研学旅行精品线路"已成为全国样板。每年暑假,数以万计的中小学生背着"红军包"体验"一天红军生活"——在苟坝会议旧址模拟"马灯下的表决",在赤水河边学习包扎伤员,在野外炊事班埋锅造饭。这种参与式、互动式的教育方式,使青少年在身体力行中理解了"苦不苦,想想长征二万五"的深刻内涵。数据显示,该省青少年红色研学参与率连续三年保持30%以上增速。

站在新的历史方位,贵州正将党史教育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。从"牢记殷切嘱托"专题教育到"长征国家文化公园"建设,从"红色美丽村庄"试点到"我为群众办实事"实践活动,这片土地上的党史教育始终保持着鲜活温度与实践厚度。正如一位老红军后代所说:"在这里,党史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,而是山间流淌的清泉,是田间生长的稻穗,是老百姓脸上真诚的笑容。"这种扎根人民、服务现实的党史教育,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。